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,现有教师16人,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、副高级职称6人、中级职称6人,具有博士学位2人、硕士学位12人,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,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,获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思政组二等奖,全国高等院校医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;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。在党建引领下,2020年人体解剖学党支部获评教育部第二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。形成了一支专业素养扎实、教学科研并重、能够适应多元化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创新型教师队伍。
主要承担《系统解剖学》《局部解剖学》《功能解剖学》《人体解剖生理学》等课程教学任务,是医学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。拥有国家级首批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,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,山东省精品课程2门。依托品牌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,构建了开放的课程体系。
教研室聚焦神经科学前沿领域,形成了以“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”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,重点开展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。近年来,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;发表SCI论文10余篇,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;参编教材5部,获授权专利3项。
构建“理论-实践-竞赛”递进式培养体系,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。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9项(其中国家级2项)、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7篇。获“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”总决赛银奖、铜奖各1项、全国大学生医学形态学数字读片暨数字解剖标本辨识大赛一等奖1项、山东省“互联网+”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、山东省大学生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6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