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级重点学科-药理学

发布时间:2017-05-25

药理学科是济宁医学院连续4届的重点学科,现有教学、研究人员12人,其中教授3人,副教授1人,高级实验师2人,讲师6人,其中硕士学位以上人员8人。50岁以上3人,40~49岁4人,40岁以下5人。现承担本科生《药理学》、《临床药理学》,研究生《基础与临床药理学》、《心血管药理学》四门课程的教学任务。《药理学》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。药理学教学团队是一支团结向上、积极奋进、作风正派、学风优良的队伍,2007年被省高教工委命名为“师德建设先进集体”,多次被学院评为“教书育人先进集体”、“三育人先进集体”。团队中有戴伟娟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,刘善庭、王传功教授为院级教学名师。

本学科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凝练,形成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:(1)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:包括对中药复方、单方和中药提取物的药理作用与毒性研究,近年来完成了对微山湖区陆地药用植物资源调查,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继续对中药槐白皮进行深入开发研究,2008年获省教委立项;对心搏平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、温脾汤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进行系统研究;开展了芹菜素、棕榈花蕾水提物的抗生育作用及机制研究,获得山东省计生委、济宁市科技局等部门立项(或立项资助)。(2)神经精神药理学研究:开展了药物抗帕金森病作用,抗抑郁作用,抗血管性痴呆,抗老年痴呆及对动物脑内递质多巴胺的影响等研究,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级刊物中。兴奋性氨基酸对帕金森纹状体内NO表达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(3)心血管药理学研究:完成了烟碱、CO降低礼顿疗效的研究,获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;前列腺素E1抗实验性脑缺血-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的研究,苯妥英钠对局灶性脑缺血/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,均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学科研究方向明确,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

近5年来,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20余篇,发表教学论文8篇。主编、副主编和参编《药理学》、《临床药理学》、《机能学实验》、《药理学实验教程》等教材10部。